- · 《南方农业》栏目设置[05/29]
- · 《南方农业》收稿方向[05/29]
- · 《南方农业》投稿方式[05/29]
- · 《南方农业》征稿要求[05/29]
- · 《南方农业》刊物宗旨[05/29]
辞赋视野下饮食书写的南方地域性(6)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三、何以选择南方 首先是南方本身的优势,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南方物产丰富。南方的产物进贡到权力中心,由此生活在北地的文人通过文献、与他人的交
三、何以选择南方
首先是南方本身的优势,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南方物产丰富。南方的产物进贡到权力中心,由此生活在北地的文人通过文献、与他人的交流以及南方进贡的实物增加对南方的了解和想象。这如同很多诗人没有去过边塞,但并不影响他们写边塞诗。“《东观汉记》曰:南单于来朝,赐御食及橙、橘、龙眼、荔枝”②刘珍等撰,吴树平校注:《东观汉记校注》下册,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第885页。,可见南方的水果对于北方来说,早就是珍品,所以北方的贵族并不缺乏对南方珍贵食物的食用和渴望,在交通条件和储存条件能支撑的情况下,南方的物产运送到北方的权贵手中,所以北地的文人对于书写南方的食物也充满了热情,到北方为官的南方文人在文学书写中也充满了对故土的思念,所以对南方食物的书写从文人角度而言,从主观情绪上,也是占优势的。而北方的食物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年代,通常不会运送到南方,这让北方的士人对南方的饮食总有一点好奇和念想。最明显的例子便是久负盛名的雕胡饭,在宋玉的《讽赋》中,“为臣炊雕胡之饭,烹露葵之羹,来劝臣食”①严可均:《全秦文》,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132页。。司马相如在《子虚赋》中也提及楚地物产“其卑湿则生藏莨蒹葭,东蔷雕胡”②龚克昌等评注:《全汉赋评注》前汉,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3年,第372页。,所以楚地的食雕胡饭较为常见。到了唐代,雕胡饭在文学书写中更是受到各类诗人的热烈欢迎,种曾经典型的南方风物在唐诗中大放光彩。只不过此后如盛极必衰,宋人笔下,便渐渐陌生了,苏颂《图经本草》上说菰根:“至秋结实,乃雕胡米也。古人以为美馔,今饥岁,人犹采以当粮……然则雕胡诸米,今皆不贵。”③唐慎微:《重修政和证类本草》卷11,四部丛刊重修景上海涵芬楼藏金刊本。雕胡饭对于此时的宋人已经作为荒年补充类的食物了,并且已经觉得较为陌生,其主要原因在于宋代茭白培养技术的发展,菰黑粉菌的感染越来越普遍,菰米感染后成了茭白,粮食从此成了蔬菜。
其次这是历史的选择,从饮食书写的发展历史来看,文人的饮食书写经历过几次重要变迁,魏晋时期觉醒思潮之下,加之礼崩乐坏,礼制开始和日常生活剥离,汉赋中书写游猎宫苑变为日常或酒肉高歌或清雅的生活,第二个重要时期便是随着晋室南渡,时代风气变迁中,士大夫对精致生活的塑造,从食材、食器、食物等诸多方面都往精致高雅的方向上努力;第三次书写转向是在宋代,随着庶族阶层的兴起致使文学中心下移,转向了更通俗的日常化,最平常的饮食进入了文人的书写,并在后世的书写中基本延续了这种模式。加之用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书写饮食,势必在“文的觉醒”以后,如作为汉代代表性文体的赋,赋中有关饮食的书写,并不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在写到富饶物产的部分一般会涉及粮食、蔬果等产物。等到“人的觉醒”时期,文的书写才相应成为一种“自觉”,在魏晋时期,诗文中关于酒肉的书写并不鲜见,这与北方的饮食习惯是相似的,但这一时期社会的非理性追求成了下一阶段的摒弃对象。因此在士风追求、生活习惯在永嘉南渡之后都发生了鲜明的变化,此时文人来到了南方,依托南方的风物开始重新塑造理想形象。北方在此时,脱离了文人的创造背景。所以很明显,这三次转向中后面两次都是在南方完成的。所以从客观上看,北方食材、食物以及饮食相关活动,也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书写土壤。加之随着几次南迁之后,经济中心转到南方,南方的文化影响力大为上升,生长于南方的文人又反过来促进南方文化的发展。
再次是文人的塑造。这从唐代和元代的饮食书写差异便可以看出,唐代前有南朝后为宋代,元代是紧承宋代而来,但在饮食书写上,唐和元由于兼容并包的形势和多民族的交融,文人在饮食书写上,便没有明显地展现南方地域性的意识,相反唐代大放异彩、广受欢迎的是以胡食为代表的融合饮食,连酒都以酒家胡为文人所喜;而蒙元时期的饮食书写可以看到各处的食材和饮食,从地域来看北方的上京、南方的广州的饮食活动都是文人笔下的重要书写对象,南方地域的书写自然并不缺少,但就呈现出的作品来看,南方的饮食和其他地域的饮食都只是作为地域的一部分而已,并不具备特殊的文化意蕴。所以即使在南方已经开发和发展的时期,当文人的观念不拘于地域而进行饮食的文学书写时,便不具有明晰的地域性,所以缺少文人的塑造也难以成型。历史机遇、南方的物产作为客观条件,加之以文人的塑造,让文学书写具有浓郁的南方地域性。
文章来源:《南方农业》 网址: http://www.nfnyzz.cn/qikandaodu/2021/0220/795.html
上一篇:南方的龙眼树 ——读《湘行散记》有感
下一篇:易经里的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