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方农业》栏目设置[05/29]
- · 《南方农业》收稿方向[05/29]
- · 《南方农业》投稿方式[05/29]
- · 《南方农业》征稿要求[05/29]
- · 《南方农业》刊物宗旨[05/29]
易经里的南方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中原视角的南方 时空意识的诞生、确立是文明史上的大事,而对其丰富、细化是每一时代的任务,也是文明的责任。每一文明的时空观有所不同,都受其文明地理空间的影响。比如古代
中原视角的南方
时空意识的诞生、确立是文明史上的大事,而对其丰富、细化是每一时代的任务,也是文明的责任。每一文明的时空观有所不同,都受其文明地理空间的影响。比如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其时空观就有所不同。普通人都知道,中国人和西方人对天上星象的命名都有不同的体系,如中国人的星象名称多跟农业有关,西方人的星象名称多跟商业、海洋有关。
我们难以还原中国的先民最终时空的萌芽,是先有了时间意识还是先有了空间意识?在空间感中,是先有东西方的意识,还是先有南北方的意识?这些问题未必有客观的正确的答案,但有助于我们理解先民的生活。
学者们越来越清楚,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国史观固然有道理,在相当一段的历史中也是一种事实;但这一史观遮蔽了足够重大的问题,即中国上古史不是只有黄河流域中心,还有长江流域文明。南方的文明甚至有着更精彩的表现,比如良渚文化称得上玉器时代的巅峰创造,考古发现在近千年的良渚文化墓葬里,人体骨骼几乎都是完整的,这对应于其他地方或之后的墓葬,可知良渚时代有着近千年的和平,没有战争、杀戮等等,只是到国家形成后的三代之际,北方和黄河流域因为马车、青铜等硬实力占了上风,开始主导大陆中国;即使如此,华夏文明仍是两种以上文化融合的结果,南方文明的贡献尤其多。
从人类迁徙史、分子生物学的角度也证实,大陆中国的人居史是南北两路先后进入、并在中原的汉水流域融合的。语言学证据表明,河、汉、江,三条大河成了汉文化的基础词汇,天汉、银汉、霄汉、河汉、江汉,汉水的重要性一度居江河之前,与天共名。但到了《诗经》时代,黄河流域的部落邦国崛起,“大启尔宇”的征服,开始妖魔化南方,并把“黄河中心主义”转换成“中原”“中国”等中心主义教化四方。不仅南方成了蛮荒的代名词,周文王的大伯跑到吴越一带“断发文身”,熊子受命到荆楚大地开疆拓土时“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就是汉水也成了周天子丧身的边远河水。
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是,对异质文化的征服,更不用说蛮族对文明水准高的文化地区的征服,在妖魔化后者的同时,又悄悄接受了后者的文化甚至生活方式。这就是我们理解的,在中原中心主义扩张的过程中,南方文明虽被粗暴化妖魔化对待,但仍贡献多多。
理解这个大的背景,我们猜想空间意识的产生,东南西北既近取诸身,得益于每个人的身体感知,又远取诸物,受益于远方、天地间的重大物象。因此,说文解字的几位大家如许慎、段玉裁对“南”字的解读,就只能称作一解。他们解释“南”字,是说南方的草木有枝丫,“艸木至南方,有枝任也。”“大阳者南方。南任也。阳气任养物。於时为夏。云艸木至南方者、犹云艸木至夏也。”
显然,许、段等人对“南”字的解释重在南方、夏天的草木特征。这固然有道理,但不足以说明上古人对南方的重视。以汉字叔叔网站列出的字例统计,在甲骨文、金文中,东(81、20)西(82、22)南(108、34)北(50、18)四个字,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南”。因此,古人造字,“南”字有更多样的意义。比如对当时黄河流域一带的先民来说,南方和夏天不仅意味着树木茂盛,还意味着歌舞。周南、召南,本来就是指乐舞,南音、南风,这是三代时南方给人的重大意象。古人乐器中除了丝竹,还有石磬、石钟,以及仿造石器的青铜乐器,这些乐器中,南方的编钟、石钟几乎就是“南”字的意象。
有人认为,春秋时期的钟镈为流行于闽越一带的乐器,而闽越又位于中原的南方,于是便以“南”为方位字。这一说法依据何在尚不清楚,因为春秋时代的南方还是指荆楚一带(如郑桓公问史伯:“南方不可乎?”郑、史二人都明白是指荆楚,在中原一带看来,楚人好巫,擅长歌舞。)如把“南”字指闽越乐器就有些狭隘化了,看看古代随国的编钟样子,也更清楚“南”字不单跟闽越一带有关。
无论如何,后人认为“南”这个字,本是一种乐器,是对历史情景一种合理的还原。唐兰先生以“南”为“瓦制之乐器也”;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由字之形象而言,余以为殆钟镈之类之乐器。”《诗·小雅·鼓钟》:“以雅以南。”高亨的《诗经今注》:“南,乐器名。”“南”字后引申为周朝中心以南的地域。而“以雅以南,以籥不僭”,可以解释为天子之乐和南方之乐共同按节拍奏响。
文章来源:《南方农业》 网址: http://www.nfnyzz.cn/qikandaodu/2021/0220/796.html
上一篇:辞赋视野下饮食书写的南方地域性
下一篇:用科学的力量守住最后一道防线 ——记南方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