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方农业》栏目设置[05/29]
- · 《南方农业》收稿方向[05/29]
- · 《南方农业》投稿方式[05/29]
- · 《南方农业》征稿要求[05/29]
- · 《南方农业》刊物宗旨[05/29]
广东援藏引入“企业+基地+茶农”农业产业化模式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茶园里,姑娘们在采茶。一公茶园工作组供图 雪域歌声70年 西藏航海新时代 大片烟波荡漾林芝市波密县伊贡湖畔。 196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这里种植了西藏第一个茶园。山上白雪皑皑
茶园里,姑娘们在采茶。一公茶园工作组供图
雪域歌声70年 西藏航海新时代
大片烟波荡漾林芝市波密县伊贡湖畔。 196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这里种植了西藏第一个茶园。山上白雪皑皑,湖光山色,云雾缭绕,温暖的自然环境使一公的茶叶丰盈甘甜。
对于藏族来说,“一天不能不喝茶”。将适量酥油放入专用桶中,与盐和浓茶汁混合,制成咸香酥油茶,用于暖身御寒。但在过去,西藏的大部分茶叶都来自外地。一公茶园的建设,解决了藏族群众饮茶不便、难的问题。在广东援藏的帮助下,茶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的脱贫致富。
“我们致力于提高茶叶品质、扩大产能、开拓市场、加强品牌建设等方面。”第九批援藏干部、广东省义工茶园党委书记曹玉涛说。在“企业+基地+茶农”的农业产业化模式下,职工茶农收入增加,林芝茶产业转型升级。两年来,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组义工茶园工作组挖掘红色资源。 “茶+旅”模式的新尝试,促进了民族交往,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今天的一公茶园不仅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有机茶生产基地,也是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见证。
●南方日报记者陈奕春西藏林芝
传承红色基因
一公茶园第一茶园有一片郁郁葱葱的古老茶林。不同于茶园里整齐的茶园,古老的茶林随心所欲地生长,呈现出别样的生机。
西藏和平解放初期,中央人民政府下达了“进藏,不吃地方”、“精打细算,生产自给”等指示,提出了一系列“保军供民用”等财政政策。解放军进入拉萨后,先后建立了“7月1日农场”和“8月1日农场”,用于开垦生产,解决基本粮食问题,满足军民两用。
在林芝,一公茶园诞生,成为当时西藏农副产品的保障基地。 1960年,根据当时西藏军区生产部的指示,部分解放军留驻义贡,负责军营建设。从此,西藏有了历史上第一个规模化的茶园。
他的祖先,一名72岁的党员,前宜工茶园员工,回忆起他过去的经历。 “和平解放以来,家乡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
1949年,他的祖先出生在波密一公的一个农奴家庭。他主要吃杂草,房子里堆满了木头。下雨下雪了。寒气入骨。
幸运的是,白雪皑皑的高原出现了曙光——1959年,西藏开始实行民主改革。一公茶园是西藏民主改革的成果和产物。
1967年,他的祖先被征召参加义工军垦区的建设。 “机器来的慢,马都淘汰了,生产工具改革了,人力解放了。”几十年来,他的祖先目睹了西藏社会的巨大变化,他从一个普通工人成长为茶园一个中队的党支部书记。 ,奋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的新生活。现在,他的大儿子还在义工茶园工作。
在“西藏第一茶园”纪念广场上,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制作的五幅浮雕讲述了茶园在解放初期、建设过程中的故事茶园、广东援藏、退出贫困农户名单等阶段的发展故事,成为游客来到茶园的第一站“打卡点”。
茶园作为具有光荣红色历史和优良传统的革命老区,至今仍保留着西藏许多重要的历史建筑——原第十八军司令员、昌都战役总指挥、西藏军区原司令员张国华中将在西藏的办公住所、“总楼”、西藏自治区党校旧址礼堂……
多年来,广东援藏保护茶田历史文物。 .近日,记者走进正在举办西藏和平解放第十八军红色历史故事展的总楼,讲述了70年的阴霾。
好传承,连接古今。用好红色革命资源,开展红色革命教育,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工茶园,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升级国有综合农场的道路上
一公茶园平均海拔在2000米左右。夏季没有酷暑,周围的森林终年浓雾笼罩。环绕。
“好茶出山高云。”第九批援藏干部、广东省义工茶园副园长戴宝说。温度低于10摄氏度。在此期间,茶叶不会生长,从而延长了我们的生长周期。产量不高,只保证品质优良。”
如何补短板、增效益、高效促茶产业发展?2013年6月以来,国家——广东省资管委一直支持义工茶园,形成“企业+基地+茶农”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与茶农建立紧密的利益联动机制。
戴宝说,2014年,茶园面积不足2000亩,为了增加茶叶产量和茶农收入,截至2020年,援藏队伍已将面积扩大到更多5000多亩,当时茶农人均年收入不到3000元,现在采茶从业人员平均年收入已超过22000元。
茶园的保护也给予员工,这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好处。茶园扩建后,人均承包面积可达10余亩。我们教他们科学种茶,科学采茶,茶园统一采购好茶,帮助他们解决销售问题。”曹玉涛介绍。
文章来源:《南方农业》 网址: http://www.nfnyzz.cn/zonghexinwen/2021/0818/1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