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方农业》栏目设置[05/29]
- · 《南方农业》收稿方向[05/29]
- · 《南方农业》投稿方式[05/29]
- · 《南方农业》征稿要求[05/29]
- · 《南方农业》刊物宗旨[05/29]
农业遗产:北京农业新的增长点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编者按 非物质文化遗产、农业发展、休闲产业,看似无关的事物,实际上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作为国际大都市,北京的农业日益萎缩是不争的事实。北京的农业真的要被淘汰了吗
编者按
非物质文化遗产、农业发展、休闲产业,看似无关的事物,实际上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作为国际大都市,北京的农业日益萎缩是不争的事实。北京的农业真的要被淘汰了吗?它还有机会恢复吗?
在现代社会,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是为了让生活回到过去的原始状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农耕文明的载体,能否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本期请三位学者从保护和利用的角度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力”,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什么样的推动力,为了给读者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看家乡]
作者:袁立(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顾军(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主任)
随着城市的发展,北京的农业用地面积逐年萎缩,农业产量逐年下降按年。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尚未找到合适的增长点。作为第一好区,尤其是作为六朝古都的北京,它的第一产业真的走到了尽头吗?真的应该被其他新兴产业取代吗?还是在事态的转变之后,还有机会迎来光明的未来?
作为首都已有800多年历史的北京,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为宫廷提供特殊服务,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皇家特色的农耕文化。这种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正是北京农业新的增长点。北京有50处农业遗产,主要分布在远离市中心、工业相对欠发达、人口密度低的偏远郊区县和深山地区。其中,大兴、房山、门头沟、昌平、延庆等5个区县有农业遗产项目33项,占总数的66%;郊区县和浅山区,包括朝阳、丰台、海淀、顺义、通州、平谷、密云 怀柔、怀柔等8个区县有17处农业遗产,占总数的34%。东城、西城、石景山区等中心城区和工业区,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没有农业文化遗产。
1.主要类别是食物
在北京的农业文化遗产中,蔬菜种植的农业遗产有3个,占农业文化北京文物占总数的6%。它们是:门头沟四家水红香椿栽培系统、房山上山香椿栽培系统和大兴皇家蔬菜栽培系统。三项农业文化遗产中,前两项位于深山地区,属于采摘农业。后一项属于种植农业,为皇室提供蔬菜。
目前,全国蔬菜种植农业遗产仅占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总数的8%。与此相比,北京的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是因为北京蔬菜种植的农业遗产主要服务于宫廷。这一点,从它是六朝古都宫货供应商的那一天起,就已经定性了。
靖西大米的收割仪式?侯林英摄/光明图
在北京的农业遗产中,花卉种植的农业遗产只有3个,占北京农业遗产总数的6%。它们是:丰台花乡牡丹复合种植系统、房山黄芩栽培系统、门头沟妙峰山玫瑰种植系统。三者虽然都是花卉,但功能并不完全一样——丰台华翔的牡丹复合种植系统主要提供观赏花卉,房山黄芩栽培系统主要提供药材,门头沟妙峰山玫瑰栽培系统主要提供香料。与仅占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总数7%的民族花卉种植农业遗产的比例相比,北京此类遗产的比例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北京的农业文化遗产中,粮食作物种植遗产的比重并不大,共有4项,占北京农业遗产总量的8%。与全国30%的此类遗产比例相比,北京此类遗产的总量过低,其比例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7%,说明北京一直是典型的消费群体。城市自古以来,其粮食消费主要依靠外援。四大农业遗产中,三是水稻种植,代表进入北方后南方水稻文化的最高水平,而房山旱作梯田系统则代表了北京旱作的最高水平。它们是北京京西水稻栽培系统(海淀京西贡水稻保护区、房山京西贡水稻保护区)、顺义水稻栽培系统和房山旱作梯田系统。
在北京的农业文化遗产中,只有4个农耕农业遗产,占北京农业遗产总数的8%。与占全国11%的农耕遗产相比,北京的总数显然少了一些。这四个项目中,朝阳瓦里油鸡养殖系统、大兴北京鸭养殖系统、房山中华蜂养殖系统等项目,历来为宫廷提供优质食材,而宫廷金鱼养殖系统则主要用于宫内金鱼养殖和观赏。不难看出,作为农业遗产,北京的水产养殖业也为皇室服务,基本代表了明清以来北京水产养殖业的最高水平。
在北京的农业文化遗产中,水果种植的农业遗产有37处,占北京农业遗产总数的74%。与仅占32%的全国农业遗产相比,其总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多,是北京农业文化遗产的一个显着特征。可以说,北京的农业遗产基本上是以果树种植遗产为主体构建的。
文章来源:《南方农业》 网址: http://www.nfnyzz.cn/zonghexinwen/2021/0815/1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