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方农业》栏目设置[05/29]
- · 《南方农业》收稿方向[05/29]
- · 《南方农业》投稿方式[05/29]
- · 《南方农业》征稿要求[05/29]
- · 《南方农业》刊物宗旨[05/29]
奶茶八卦史:茶可能是中国对地球农业的最大贡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还有什么能比吃的东西更容易传播呢? 今天中国任何一个有点规模的城市,日本餐馆、韩国餐馆、西餐馆、泰国餐馆是肯定少不了的标准配置。 在饮食方面,一向不大爱借词的汉语可
还有什么能比吃的东西更容易传播呢?
今天中国任何一个有点规模的城市,日本餐馆、韩国餐馆、西餐馆、泰国餐馆是肯定少不了的标准配置。
在饮食方面,一向不大爱借词的汉语可是毫无抵抗能力。
来自法语的 café(咖啡)、满语的sacima(萨其马)、泰语的 ? (tom yam kung/ 冬阴功)、日语的すし(寿司)、意大利语的 latte(拿铁)、维吾尔语的nang(馕)都是不少人趋之若鹜的心头所爱。
更多关于美食与语言的精彩内容
请读《中国话》
如果更有点冒险精神的话,缅甸语的 ??(hpaluda/ 泡鲁达)、印尼语的 satay(沙茶)、俄语的 хлеб(列巴)、英语的 scone(司康)、傣语的 ??(/sa42 phe54/ 撒撇)可能也会出现在你的餐桌上。
不同人群烹饪的方法和原料千奇百怪,很多时候很难找到恰当的意译,但是食品又是特别容易传播的词汇,人不可能因为不会说某样食品的名字就坚持不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
因此,食品词汇就像长了飞毛腿一样,很容易到处传播。
不过汉语对世界饮食的馈赠可能更加重要。
尽管近年来咖啡在中国迅速扩张,但是中国的国民饮料毫无疑问仍然是茶。
近年在各大城市的各类咖啡店,之前在年轻人中似已经人气下滑的茶也在加料之后变身为各种果茶、奶茶卷土重来,继续占领着广大市场。
在常见的植物饮料中,咖啡和可可都是近代以来进入中国的,其发展历程和中国并无太多关系,茶则大不一样。
除了稻以外,茶可能是中国人对地球农业的最大贡献。
与之相应的是,世界上大部分语言中的“茶”都借自汉语。
中国周边汉字文化圈的三种主要语言中,日语“茶”读 cha,朝鲜语“茶”(?)读 cha,越南语“茶”汉越音读 trà,北部和中部的口语中则说 chè,这些均为汉语借词自不必说。
饮杯 chay/te
在整个汉字文化圈中,茶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茶在中国并不仅仅指用茶树叶浸泡的茶汤,许多其他方法制成的饮料也叫“茶”。
甚至在很多方言里,喝水直接就称作“吃茶”。广东的“饮茶”则发展成为琳琅满目的点心盛宴,日本则形成了复杂的“茶道”。
哪怕是在气候寒冷较难种茶的朝鲜半岛,也有“大麦茶”之类的替代品。
“茶”的扩散并不仅仅限于汉字文化圈。东南亚地区除了越南语之外,泰语的 ??(cha)和老挝语的 ??(sa)毫无疑问是借自汉语。
而在北方,饮食中油腻肉食较多的民族对于茶则有更加迫切的需求。新疆、内蒙古、青海和西藏传统上都有把茶叶和乳制品混合的饮料。
和今天都市中流行的奶茶不同,这类在牧民中尤受欢迎的奶茶一般不加糖,反倒会加盐,不是本地人的话很难适应。相对来说,拉萨的甜茶则令外地人很容易适应。
在藏语中,“茶”说 ?(ja),也是借用的汉语“茶”,而甜茶则是 20 世纪以来,由喜欢在茶里加糖的英国人传入殖民地印度,又经由喜马拉雅山脉传入拉萨这座西藏最大都会的城市习俗,与现今各大城市里的人热衷追捧的甜甜的“奶茶”异曲同工。
而在新疆和内蒙古,“茶” 的读音则发生了一定变化。蒙古语的“茶”读 ?ai,维吾尔语的“茶”读 chay,与波斯语的“茶” 读 ?ay 基本一致。
早在11 世纪,波斯文献中就出现了“茶”,不过茶在伊朗的大流行要迟至19世纪。在短短几十年间,茶从一种少有人听闻的饮品迅速成为全伊朗城乡无论贫富的全民饮品。
和中国的茶饮不同的是,伊朗茶基本都是发酵过的红茶,饮用时多在舌头下含一块方糖,甜度惊人,哪怕是习惯喝“奶茶”的年轻人也往往无法享受。
伊朗高原位于欧亚大陆中心地带,是重要的商贸中转地。伊朗“沦陷”于茶叶后,邻国的土耳其人也在短时间内从一群饮咖啡为主的人倒向茶的拥趸。
这些更加靠西的语言中的“茶”多是通过波斯语转手借入。阿拉伯语的(?āy),土耳其语的 ?ay,俄语的 чай(?aj)皆来自波斯语,这条“chay 之路”一路可以延伸到罗马尼亚语的 ceai 和斯洛伐克语的 ?aj。
不过它们也差不多是 chay 西传之路的终点,再向西的德语 Tee 和意大利语 tè 就和 chay 区别明显。除了葡萄牙语的 chá 以外,西欧语言中的“茶”多以 t 开头,读音极为类似。
文章来源:《南方农业》 网址: http://www.nfnyzz.cn/zonghexinwen/2021/0225/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