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方农业》栏目设置[05/29]
- · 《南方农业》收稿方向[05/29]
- · 《南方农业》投稿方式[05/29]
- · 《南方农业》征稿要求[05/29]
- · 《南方农业》刊物宗旨[05/29]
南方观察|广州南沙推动环内湾区域一体化,大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聚焦新格局、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时代对南沙提出了新要求。南沙如何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一核一带一区”建设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近日,由南沙区委改革办
聚焦新格局、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时代对南沙提出了新要求。南沙如何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一核一带一区”建设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近日,由南沙区委改革办、南沙区发改局与广东海丝研究院共同举办的南沙“十四五”规划专家咨询座谈会在南沙举行。会议以南沙“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目标、路径与举措为主题,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就南沙产业发展、改革开放、科技创新、城市规划、环内湾区域一体化、港湾联动等问题展开探讨,为南沙实现更高水平开放、更高质量发展和更高品质建设,打造链接“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平台,奋力开创“三区一中心”建设新局面建言献策。
环内湾区域一体化发展要遵循的四条路径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落定之时,如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实现一体化发展,就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为破局一体化发展难题,大湾区各市相继签订了一批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初步形成了区域合作、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从大湾区内部看,深圳前海与空港新城、东莞滨海湾新区、广州南沙新区、中山翠亨新区、珠海横琴新区自东向西沿海分布,组成了粤港澳大湾区的环内湾区域,高端要素与创新资源正加速集聚于此。
尽管如此,这一核心区域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窒碍。诸如,各大功能平台在土地储备、交通规划及招商引资等方面结构性矛盾突出;缺乏统一开放的人才交流和供需平台,存在人才信息“孤岛”;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重大科技平台等方面的合作空间有待扩展。
如何以一体化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效能?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综合交通所所长、高级工程师潘昭宇认为,率先推动环内湾区域一体化,有望成为破局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的突破口。
潘昭宇团队研究发现,世界级的湾区核心资源向内湾区聚集有一定的规律和特征,其根本动力是产业集聚和科技创新,高效的交通体系是湾区一体化的重要支撑,跨区域的协调机制对于湾区的协作具有关键的作用。
而当前粤港澳大湾区的环内湾区域实际上已具备了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一方面,广州南沙、深圳前海与珠海横琴被中央赋予了先行先试合作平台的功能,结合这几大功能平台可带动整个大湾区一体化发展;另一方面,随着交通设施的完善,珠三角东西两岸的时空距离被拉近,有了推动整个湾区合作的前提。”潘昭宇说。
按照初步构想,环内湾区域一体化发展要遵循四条路径:一是发展基础设施一体化,加强环内湾区域城市之间的联系;二是发展产业一体化,加快环内湾区域要素流动和产业集聚扩散;三是发展空间一体化,发挥广深港澳核心带动作用;四是利益协同化,通过制度创新打破市场壁垒。
潘昭宇认为,未来环内湾区域要充分发挥区位、政策、资源等组合优势,通过构建环内湾合作发展核心平台、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打造面向全球的大湾区超级CBD,形成大湾区“增量功能”集中承载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环内湾区域一体化中的南沙机遇
对于环内湾区域的发展定位,潘昭宇认为,一是全球资源要素配置中心,二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是世界级航空航运服务中心,四是粤港澳深度合作中心。“南沙身处其中,有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作为全球资源要素配置中心,需要整合全球的高端商务要素,而环内湾区域本身就有相当多的CBD资源;要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势必要以南沙科学城、深圳光明新城、东莞中子城等为依托;要成为世界级航空航运服务中心,环内湾区域已经拥有了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机场群、港口群;要建设粤港澳深度合作中心,环内湾区域早已在粤港澳深度合作中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际上,上述环内湾区域一体化发展定位,与南沙未来的发展规划不谋而合。
日前,广州市南沙区委三届十次全会暨中共广州南沙开发区(自贸区南沙片区)工作委员会2020年第二次工作会议提出,南沙要加快建设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主要承载区,积极构建全链条创新发展体系,建设大湾区科技创新策源地和人才高地;加快建设国际航运枢纽,加快南沙港区、南沙港铁路、国际物流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共建世界一流港口群;加快建设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营造与港澳相衔接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环境;加快打造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推动环内湾区域率先实现一体化。
文章来源:《南方农业》 网址: http://www.nfnyzz.cn/zonghexinwen/2020/0925/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