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方农业》栏目设置[05/29]
- · 《南方农业》收稿方向[05/29]
- · 《南方农业》投稿方式[05/29]
- · 《南方农业》征稿要求[05/29]
- · 《南方农业》刊物宗旨[05/29]
灾后农业生产科学看天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中国气象报记者 黄彬 实习记者 吴彤 当前长江中下游地区降雨减弱、高温少雨天气逐步上岗,而北方地区正值七下八上关键期,防汛抗旱形势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受到关注。 7月28日,中
中国气象报记者 黄彬 实习记者 吴彤
当前长江中下游地区降雨减弱、高温少雨天气逐步上岗,而北方地区正值"七下八上"关键期,防汛抗旱形势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受到关注。
7月28日,中央气象台、国家气候中心及多省(区、市)农业气象业务单位展开联合会商。近期农业生产天气形势如何,南北方如何因地制宜科学"看天",各地采取了哪些针对性措施?
强降水和高温影响南方农业生产
6月以来,南方地区暴雨频发,多地平均降水量达1981年以来同期最多,农业生产受到一定影响。
在安徽、湖北、浙江、湖南、江西、贵州、重庆等省(市),暴雨洪涝灾害导致部分农田被淹,玉米、大豆、露地蔬菜等出现渍涝灾害,局部地区作物因灾减产或绝收;已成熟早稻无法收晒,未成熟早稻灌浆结实受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量和品质。持续降雨也导致部分晚稻移栽推迟,降雨带来持续高温高湿的田间环境,诱发病虫害滋生蔓延。
江南中南部和华南大部自6月中旬以来出现持续高温天气,至7月28日,大部地区超过35℃的高温日数有15至30天。其中,福建、广东、海南平均高温日数均为1981年以来同期最多。
持续晴热少雨的天气对成熟早稻的收获晾晒有利,但导致未成熟早稻灌浆期缩短或灌浆不饱满,结实率、千粒重和品质降低。同时,高温天气对一季稻孕穗、晚稻秧苗生长不利,部分地区蔬菜、茶叶、甘蔗、百香果、香蕉、龙眼等的生长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华南部分地区旱情显现,影响甘蔗茎伸长及旱地作物正常生长。
预计未来几日,北方农区处于雨水相对充沛阶段,雨热同期,对玉米、大豆、一季稻、马铃薯等作物产量形成有利;东北、华北部分地区土壤缺熵状况将得到改善。华南将有明显降水,沿海地区需防范暴雨洪涝。
组合拳助力灾后农业生产恢复
针对近期天气形势,中央气象台及时分析评估,加强对暴雨洪涝、高温干旱等灾害影响地区的指导;与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完善信息共享和会商机制,强化预警服务,指导各地及早落实科学抗灾措施。
7月24日,湖北省气象局与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加快灾后生产恢复的通知》。荆州国家农业气象试验站建议,从肥(农药)、水、种(养)三个方面综合施策精准联控,管控农田面源污染。
正值"双抢"关键期,在江西7月6日至10日的强降水过程中,气象部门联合农业农村部门通过"江西微农"平台,5天内连发4次预警,为全省"双抢"工作组织调度提供决策依据;降雨趋弱后又通过多种渠道跟踪了解灾情影响,并联合农业农村部门及5个特色气象中心,为水稻及经济作物种植、禽畜养殖等提供措施建议。
入汛以来,辽宁降水持续偏少,出现气象干旱。省气象局在7月24日联合中央气象台联合发布《全国农业气象服务专报》,并于25日进入抗旱气象服务特别工作状态,强化对旱区种植户的指导。在旱情较为严重的义县九道岭镇大屯村,驻村工作队第一时间协调专项资金用于钻挖应急深井和铺设应急灌溉设备。目前,应急水井已经投入使用,可有效灌溉花生用地130亩、辣椒用地90亩。
针对渍涝灾害影响,7月23日,河南气象部门利用高分三号、哨兵一号卫星开展洪涝遥感监测,绘制乡镇灾害地图。省市县三级联动开展灾情调查,编制灾害评估报告,为恢复生产提供依据。(高迅芝 邓敏佳 吴丽君 孟翠丽 林志坚 蔡冰 王家龄对本文有贡献)
(来源:《中国气象报》2020年8月6日一版 责任编辑:张林)
文章来源:《南方农业》 网址: http://www.nfnyzz.cn/zonghexinwen/2020/0811/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