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南方洪涝频发,古人用这个方法一劳永逸

来源:南方农业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8-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去年,国家水利部官网公布了第一批“历史治水名人”,排名为首的是大禹,大禹治水的故事妇孺皆知,无需多言。再往下看,数到第四个——李冰,成都都江堰的建造者。 成都号称天

去年,国家水利部官网公布了第一批“历史治水名人”,排名为首的是大禹,大禹治水的故事妇孺皆知,无需多言。再往下看,数到第四个——李冰,成都都江堰的建造者。


成都号称天府之国,在西汉以前,陕西关中一带才是“天府之国”,过去的四川水旱灾害十分严重。李白在《蜀道难》中写到“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甚至用“人或成鱼鳖”描写其惨状。为什么同样的地方,给人的印象如此天差地别呢?又要说回李冰了。

李冰是战国时期的秦国人,精通天文与地理。有一年,村里下了十多天的雨,乡亲们愁眉不展,雨再不停庄稼会烂。过了几天,李冰看了看天告诉大家现在可以出门了,大伙儿不信,没过多久天真晴了。人们惊奇不已,原来李冰能看云识天气。

据说,李冰在自家院子里插了很多竹竿,以此观察太阳的运行规律,还在房顶里开了天窗,看月亮是怎样运行的。长此以往,积累了丰富的天文、气象知识,可以预知天气。

不到二十岁的李冰,已经读了万卷书,将要开始行万里路,走遍了秦国的山山水水,特地去泾水与渭水那里瞧了瞧,研究它们如何流入黄河,怎样浇灌关中平原,怎么做到泾渭分明的。又去洛阳参观大禹修建的治水工程,还出国去楚国的郢都(今湖北省江陵市一带)游玩。有一天,他看到当地正在举行游泳比赛,立马报了名,让南方人见识见识北方人的水性。

比赛规则是,从左岸游到右岸,再从上游游到下游,看谁耗时最短。李冰同志没有辜负自己的期望,拔得头筹。其他选手很是吃惊,因为楚国是水乡,人人都是游泳高手,没想到被北方小子打败了。李冰觉得拿到冠军是意料之中的事,因为他从小水性就好,不过有件事在他意料之外——遇到了贵人。

当时观众席上有个秦国高官叫田贵,他主动结识李冰把人家一顿猛夸,夸着夸着夸成了好朋友,田贵说秦国正是缺人才的时候,希望他为国效力,李冰正想一展身手,就跟着他回国了。

李冰生逢其时,战国时期秦国最重视水利,因为它想兼并天下,必须要搞好农业,而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还有军事的原因。在古代,打仗要运输粮草,靠陆地运输很不方便,走水路则省时省力不费钱。

在范雎和田贵的推荐下,水利专家李冰被秦昭襄王派到蜀郡做蜀郡守(省长),当时成都水旱灾害频繁,民不聊生。李冰走马上任,到了成都开始实地考察,遍访民情做研究。

经过了解,李冰发现蜀郡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发展农业的好地方,但流经成都平原的岷江虽然水量丰富,却不利于灌溉农田。原来,蜀郡的成都、灌县(今都江堰市)一带是大平原,平原周围是高山峻岭。岷江发源在蜀郡西北部终年积雪的岷山上,上游坡度很大,到了灌县附近却很平坦。一到夏天,山上积雪融化,河水暴涨并冲泻而下,湍急的江水突然进入平原地带,落差过大,水势汹涌,常常冲决堤岸,泛滥成灾。江水从上游挟带来大量泥沙,淤积后抬高河床,加剧了水患。特别是灌县西南的玉垒山,阻碍了江水东流,更使得此地水患严峻。在西边闹洪灾的同时,东边却因缺水而常常发生旱灾,频繁的水旱灾害严重危害农业生产与人民的生活。

李冰总结了古蜀先人的治水经验,认为治理水患宜疏不宜堵,他决定在山丘和平原的分界点上建造都江堰。

他邀集了很多治水经验丰富的百姓,准备凿穿玉垒山引水。由于当时还未发明火药,李冰便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米,高40米,长80米的山口。因其形状酷似瓶口,故取名“宝瓶口”,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离堆”。之所以要修宝瓶口,是因为只有打通玉垒山,使岷江水能够畅通流向东边,才可以减少西边的江水的流量,使西边的江水不再泛滥,同时也能解除东边地区的干旱,使滔滔江水流入旱区,灌溉那里的良田。这是治水患的关键环节。

宝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后,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为了使岷江水能够顺利东流且保持一定的流量,并充分发挥宝瓶口的分洪和灌溉作用,修建者李冰在开凿完宝瓶口以后,又决定在岷江中修筑分水堰,将江水分为两支:一支顺江而下,另一支被迫流入宝瓶口。由于分水堰前端的形状好像一条鱼的头部,所以被称为“鱼嘴”。

鱼嘴的建成将上游奔流的江水一分为二:西边称为外江,它沿岷江河雨顺流而下;东边称为内江,它流入宝瓶口。由于内江窄而深,外江宽而浅,这样枯水季节水位较低,则60%的江水流入河床低的内江,保证了成都平原的生产生活用水;而当洪水来临,由于水位较高,于是大部分江水从江面较宽的外江排走,这种自动分配内外江水量的设计就是所谓的“四六分水”。

文章来源:《南方农业》 网址: http://www.nfnyzz.cn/zonghexinwen/2020/0810/474.html



上一篇:中国为何北方战乱多,而南方基本没战乱呢原因
下一篇:权威发布:南方葡萄园防涝补救措施

南方农业投稿 | 南方农业编辑部| 南方农业版面费 | 南方农业论文发表 | 南方农业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南方农业》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