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方农业》栏目设置[05/29]
- · 《南方农业》收稿方向[05/29]
- · 《南方农业》投稿方式[05/29]
- · 《南方农业》征稿要求[05/29]
- · 《南方农业》刊物宗旨[05/29]
建国之初是如何治理南方水患的?毛主席亲自批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南方水患一直是中国的顽疾,从历史到现在水患总是会时不时的出来祸害两岸百姓。目前南方抗洪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中,在党和子弟兵的努力下,这场抗洪战役一定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南方水患一直是中国的顽疾,从历史到现在水患总是会时不时的出来祸害两岸百姓。目前南方抗洪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中,在党和子弟兵的努力下,这场抗洪战役一定会取得最终的胜利。下面青城就来讲一下建国之初,我们是如何治理水患的?毛主席为了水患,做出了哪些批示?
治理淮河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淮河是当时国家的心腹大患。所以国家就制定了以淮河治理为核心,向周围水网扩散的治理江河水患的方案。这个方案是基于淮河支流特别多,而且分布范围很广的情况制定的。同时,这也造成了治理淮河工程量很大。
为了彻底解决淮河水患,毛主席亲自批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毛主席的亲自批示也彰显了党和国家对于治理淮河的决心。
为了完成对淮河的治理,豫、皖、苏、鲁数省全面动员起来,投入到治理淮河的行动当中。当时我们在物质和工业上都十分欠缺,施工条件十分落后,机械化设备十分有限。面对诸多的困难,在各级党和政府的领导和组织下,全面部署。在军民同心协力的情况下,终于克服了重重困难,保证了整个工程的进展。
1951年,苏北运河整修工程和苏北灌溉工程先后完工。这两个工程不仅保证了苏北运河的通畅,减少了因为河道淤积而造成的水患。同时,苏北灌溉工程建成了一条168公里的灌溉水渠,为苏北的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水道资源。不仅如此,7月初淮河上游的石漫潍水库建设完成,这个水库是淮河上游的第一个水库,可蓄洪水4700万立方米,还可灌溉农田9万亩。同年11月高良涧进水闸和淮安支东分水闸先后开工。
1952年治理淮河工程继续深化开展,淮河重要支流颍河上游的白沙水库和汝河上游的板桥水库全部开工兴建。1953年新沂河嶂山切岭、苏北导沂整沭、淮安杨庙穿运、三河闸、刘老涧节制闸等陆续开工或完成。安徽省以修筑淮北大堤为主,实施了淮河干流和主要支流的堤防工程建设。在正阳关以下淮北大堤上修建涵闸 防洪排涝工程;疏浚了西淝河、濉河等重要支流;完成了西淝河、茨河、北淝河等支流的水系调整和截源改道工程。1954年佛子岭水库完工,该水库可蓄洪水5亿立方米,灌溉农田70多万亩,并可减轻淮河的洪水威胁等。
正是有了对淮河的大规模治理,1954年淮河的特大洪水通过这些兴建的水利设施,让洪水顺利下泄,东入大海,南入长江,并没有发生水患。这也彰显了淮河治理的成果。
对于淮河党和国家一直没有放松,在随后的10年间,还有一批水利工程上马修建。历史上多灾多难的淮河两岸人民,在从建国初治淮以后到七十年代末虽然发生过多次大洪水,但却再没有酿成重大水患。
治理荆江、武汉防洪
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水流一直很充沛,这也就造成了长江水患频发的情况。1952年,党中央明确制定了长江干流防洪工程——荆江分洪工程。这个工程包括修筑黄天湖大堤、修建进洪闸(太平口)和节制闸(黄山头),加固堤防,整理分洪区渠道等,分洪区总面积921平方公里,围堤周长208公里,建成后分洪区蓄水量可达54亿立方米。这个庞大的工程于1953年成功完成。
1954年夏天,长江、淮河中下游受到大量雨水侵袭,各个水文监测点纷纷超过历史水位。地处长江边上的武汉连续告急。由于从1951年到1953年众多水利工程的完工,这场洪水在水利工程和军民合力抗洪下,没有酿成水灾。保证了武汉的安全。
治理黄河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多次因为改道造成特大水患。1952年,毛主席亲自前往黄河视察,在视察的过程中他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在毛主席的号召下,治理黄河的工程快速开启。在引黄济卫的方案下,1953年河南省境内共修筑渠道4945公里,这些渠道可以有效灌溉72万亩农田。
1955年国务院会议通过《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综合规划》报告。1956年3月,新华社发出报道,报道指出全国兴修农田水利的五年计划提前、超额完成。
后记
正是建国后,党和国家对水患频发的河流做了重点治理。经过全体人民五年的努力,不仅大大减少了水患,而且实现了扩大农田灌溉面积达800万公顷,比原计划480万公顷超额约40% 。这标志着治水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文章来源:《南方农业》 网址: http://www.nfnyzz.cn/zonghexinwen/2020/0808/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