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方农业》栏目设置[05/29]
- · 《南方农业》收稿方向[05/29]
- · 《南方农业》投稿方式[05/29]
- · 《南方农业》征稿要求[05/29]
- · 《南方农业》刊物宗旨[05/29]
今年的新冠疫情和南方汛情对我国未来的城市建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在未来哪个城市的发展潜力会更大呢?如果在过去我们也许会觉得哪个城市人多、钱多、建筑多、车流量多就有相对更强的发展潜力,也就是说人口多、经济发达、交通网覆盖面积大的
在未来哪个城市的发展潜力会更大呢?如果在过去我们也许会觉得哪个城市人多、钱多、建筑多、车流量多就有相对更强的发展潜力,也就是说人口多、经济发达、交通网覆盖面积大的城市就是发展潜力大的城市。然而在经历过今年的新冠疫情和南方汛情后我们恐怕需要调整思路了。我们传统观念中那种发展潜力大的城市实际上只能称之为大城市,但并不能称之为好城市。那么什么是好城市?好城市与大城市的区别何在?好城市应当是以人为本的城市。判断一个城市成功与否的核心应该是城市的多样性和活力,好的城市必须满足安全、方便、舒适的标准。
事实上城市绝不是越大越好。当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如果城市的发展速度与配套设施不相匹配就会催生一种叫“城市病”的东西。城市病的具体表现有:交通拥挤、住房紧张、供水不足、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等等。1898年英国皇室记者埃比尼泽·霍华德发表了题为《明天的花园城市》专著,由此提出了“花园城市”这一概念。当时英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早期大发展阶段:当时的英国首都伦敦是世界工业和金融业的中心,然而霍华德眼中的伦敦却是一座“邪恶之城”,因为在伦敦的富人区之外太多缺乏住房的贫民被迫拥挤在一起。
霍华德对此开出的拯救药方是彻底推倒重来。他在《明天的花园城市》这部作品中提到:停止伦敦城的发展,同时重新分布周边乡村的人口。当时英国的传统乡村正在日益走向衰败,而霍华德却试图在城乡结合的郊区建设新的小镇——他所谓的“花园城市”。这样做是为了使城市中的穷人可以这里重新贴近自然。霍华德所谓的“花园城市”是要被一圈农业带包围的,而工业则部署在规定的区域里,学校、住宅区和绿化带放在生活区,城市中心公共区域里则是商业、俱乐部和文化设施等等。为避免使这样的小城演变为大城市需要将人口控制在3万之内。
从此城市的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城市其实是需要规划建设的,而在这一过程中必须综合考量经济、环境、交通、医疗卫生、社会治安等多方面的因素,一座现代化城市的规划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系统:会涉及到建筑学、医学、经济学、植物学等多领域的专业知识。上海曾在多年前做过一项调查:人口的增长与政府的配套投入需要得到一种平衡才可以使城市居民享受到的服务和环境是一致的。预测结果是每增加一个人需要增加公共支出超过100万元,也就是一个城市每年增加50万人就需要增加配套投资5000亿以上。
这种配套不仅包括城市的扩张,还有道路的增加、地铁的投入、公园的增加、学校的增加、教育资源的跟上以及医疗配套资源的增加等等配套资源的全面跟进。今年的新冠疫情实际上给中国城市的营建规划敲响了一次警钟:城市规划布局一定要考虑到传染病防治的问题。这从世界历史上看是有前车之鉴的:19世纪30年代英国的伦敦城已然发展成为一座世界大都会。当时的伦敦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源地在短时间内就出现了城市规模和人口规模的急剧膨胀。然而1831年一个致命的杀手光顾了伦敦城:由伦敦蔓延开来的霍乱疫情造成整个英国人丧生。
此后病魔几乎在每年夏天如约而至,带走无数英国人的性命。现代医学已证明:霍乱是由霍乱弧菌 引起的,常见的传播途径便是饮用了被患者粪便污染过的水。然而当时的人可不知道什么是霍乱弧菌。那时绝大部分医生认为霍乱是肮脏环境中生成的瘴气作用于人体引起的。同时他们认为瘴气引起的霍乱只针对抵抗力差的人,不具有传染性。所以那时预防霍乱的做法就是把空气中难闻的气味除掉,以此抑制瘴气的蔓延。当时只有极少数医生认为霍乱是由一种尚未发现的介质传播引起的传染病。这其中有一个名叫约翰·斯诺的医生每天都会记录死亡和伤患人数并将其标注在地图上。
约翰·斯诺正是通过这张 “死亡地图”最终解开了疫情背后的秘密—— 水源 。当时的伦敦身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却沿用着最古老的排水系统。由于排污系统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所以伦敦出现了排污不畅的现象。约翰·斯诺得出的结论是:“伦敦的地下水已严重被污染,伦敦地下就是一个地狱”。刚开始大家都不相信斯诺的那套说法,然而几年后矛盾越来越明显,于是确认被污染的水井的水泵被拆除,市民也被警告要煮沸食用水再落肚。人们再也不喝生水,只喝烧开的水,食物也要完全熟透才吃,人们开始养成勤洗手、勤洗澡的卫生习惯。
文章来源:《南方农业》 网址: http://www.nfnyzz.cn/zonghexinwen/2020/0804/443.html